環創科技新聞中心:每年上億部廢舊手機 華為魅族入局回收會帶來什么?
“我國每年生產的手機量高達4.5億部,而廢舊手機則為1.8億部,其中只有不到1%被環保回收。”在近日的一次媒體見面會上,魅族手機副總裁李楠對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表示將推出手機環保回收計劃mCycle,希望廢舊手機能夠實現“環保回收”。
事實上,隨著智能手機更新換代頻率加快,每年的閑置手機迅速增加。工信部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微博]電話市場出貨量是4.25億部,新入網用戶僅5700萬,這組差距懸殊的數據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量手機被閑置的現狀。
此前,蘋果和華為等手機廠商都已對外宣布展開手機回收計劃。但根據前期對手機回收產業鏈的走訪,目前二手手機回收拆解產業鏈更多處于灰色地帶,而正規軍多數依靠政府補貼或者其他增值業務存活,電子垃圾拆解企業的平均毛利率不到10%。
“環保本身是一件奢侈品。”李楠表示,魅族在這條產業鏈上并沒有商業利益。他強調,手機的環保回收是燒錢的活兒,持平或小虧是常態。
廢舊手機正規回收難度大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手機銷量4.25億部。按照每年20%的換機率計算,我國每年的換機市場規模高達8000萬~9000萬部,因為回收利用環節的缺失,從2G功能機開始,我國存量手機保有量有數億部之多。
根據數字100研究公司的數據,68.2%的網友會把手機放置在家中,20.8%的網友會將手機直接送人,也有少數市民會將廢舊手機當生活垃圾一塊丟進垃圾桶,整體來說,目前舊手機的回收利用速度遠低于其生產速度。
以蘋果為例,胡國輝介紹,蘋果公司在全球95%的市場都有回收項目,而且是在收集地進行處理。
“目前每天全世界有5萬~6萬部舊iPhone通過正當途徑被回收,其中20%會被美國10家左右的保險公司買走,而剩下的80%都會流入中國香港進入拍賣行,然后再通過拍賣競價的形式流入內地和其他東南亞國家。”胡國輝說,對于非正規市場,更多的是由“黃牛”用所謂的高價進行回收。在保修期內的機器,黃牛會用“欺騙”的方式在蘋果專賣店換取新機,所以回收價格相對于正規廠商高出500到1000元也是有可能的。
而更為嚴重的是,由于蘋果廢舊手機產生的灰色產業鏈已經變得相當龐大,蘋果二手手機市場已經不只是“黃牛”的小生意。胡國輝指出,不少二手機器換上外觀零件,重新包裝后華麗轉身,變成了“十四天機”,“水貨機”,甚至是“全新機”被賣給用戶。
“我們回收的價格有人認為很黑,但手機回收后需要的檢測,維修時需要的原廠零件購買都是成本,而其他(非正規)渠道是不會做的。”愛鋒派總監鄧新宇表示,國產手機回收市場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拆解正規軍“賠錢賺吆喝”
“利益是談不上的,持平到小虧是常態,主要也是希望能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打造一些品牌效應。”李楠表示,雖然是與金鑫泰環保工廠合作,但魅族在這條產業鏈上并沒有真實的商業利益,相反,魅族一直為其做資金補貼。而華為也表示,做手機回收主要是希望看到整個手機行業走上更為環保的道路,不是為了賺錢。
目前對于可進行回收的手機,魅族將其分為兩大類,一是還有剩余價值的手機,二是不再具備利用價值的手機。前者經過處理后進行二次銷售,從而釋放剩余價值,后者則被報廢處理,但處理廢舊物品的支出遠比二次銷售的利潤大。
“相比同行2%的報廢率,我們工廠的報廢比率大于8.5%,是同行的4倍。”李楠表示,目前魅族使用的技術主要是通過高效自動破碎系統、磁選、渦流分選、比重分選等高新技術,可將金屬與塑料進行綠色分離,無氯化濕法冶金技術提取金、銀、錫、銅、鉑、鈀等稀貴金屬,摒棄焚燒或強酸浸泡提取稀貴金屬的傳統處理方法。而國內大多數工廠依舊采用濕法處理,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正規軍”的尷尬。此前走訪電子拆解企業了解到,由于電子廢棄物拆解整個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不高,產業鏈比較短,深度循環不夠,導致附加值比較低,很多電子垃圾拆解企業的平均毛利率不到10%。
“光做拆解的話,毛利率是很低的,并且光做拆解的話,持續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乏力的。”回收拆解企業格林美董事長許開華表示,電子廢棄物主要靠收費作為盈利模式,資源化價值做得多一些就可以多增加一些收入,但首先是收費模式必須盈利,不然整個行業就難以為繼。
但目前從消費者身上收費顯然不太容易,大多數電子回收拆解企業依靠的是國家補貼。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財政部2014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支出預算表顯示,2013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收入28.11億元,基金支出7.53億元,其中,直接補貼處理企業就達到了6.29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手機卻一直未被納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廢舊小家電粉碎分離線分解,不過好消息也許快來了,查閱資料發現,今年2月份《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經過擴容,電子廢棄物由原來的“四機一腦(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