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環境卻大大破壞了,我們今后的發展一定要重視環境,否則只能自食惡果,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呢?
治理環境污染是一場硬仗,但其意義并不單單是改善提升包頭的環境質量,更是突破發展中的瓶頸制約,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大舉措。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當前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品牌。一個生態惡化、污染嚴重、缺水少綠的地方,沒有形象品位可言,更談不上競爭力。如何讓包頭的生態劣勢成為未來優勢,是此次全委會堅定不移地舉生態旗、堅決治理環境污染題中之義。全市上下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樹立起“環境是最優質資源,生態是最寶貴財富”的理念,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
第六次會議對《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進行二審,二審稿取消了罰款上限,還規定因大氣污染受害的市民可提出賠償。
公民因為環境受到損害,屬于被侵權,按照現行的法律本身就有權提出賠償。北京市規定“大氣污染受害的市民可提出賠償”是對現有法律的重申,如果沒有配套的制度跟進,我擔心它可能會只是看上去很美。
有關資料顯示,2005年以來,環保部直接處置的環境污染事件共927起。其中,重特大環境污染事件72起,而真正通過司法訴訟渠道解決的環境糾紛不足1%。全國專門審判環保案件的法庭,自成立以來就一直面臨案子少的現狀。
環境污染訴訟為何會陷入“一邊是到處都有污染,一邊卻無案可審”的處境,這是由環境污染的特性所決定。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的加大,中國環保產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在國家和各級政府不斷加大重視并持續增加投入,以及伴隨著工業發展產生的大量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近年來中國環保產業始終保持較快增長。
中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2006-2010年,全國累計建成運行5億千瓦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全國火電脫硫機組比例從2005年的12%提高到80%;新增污水處理能力超過5000萬噸/日,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到2011年,我國環保產業從業單位共有3萬多家,從業人員近300萬人。我國正積極培育和發展環保產業,大力推進環保產業全面升級。
2012年6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公布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的總體目標;明確了政策機制驅動、技術創新引領、重點工程帶動、市場秩序規范、服務模式創新的基本原則;并提出了價格、財稅、土地等七個方面的政策措施。
2013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提出了近期三年發展目標。《意見》明確了今后3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15%以上。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中國環保產業還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總體規模相對還很小,其邊界和內涵仍在不斷延伸和豐富。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環保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將由小變大,逐漸成為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經濟技術檔次的產業。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環保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紹了環保產業的定義、分類、發展歷程等,接著全面分析了國際國內環保產業的總體情況,然后具體介紹了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大氣污染防治、環保設備、環保服務的發展。隨后,報告對環保產業做了區域發展分析、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投資潛力分析和未來前景趨勢預測,最后分析了環保產業的政策環境。
要讓公民個人進行訴訟成本很高,一個環境檢測報告動輒幾十萬元,個人無法承受,而且個人面對的往往是財大氣粗的公司、企業,在舉證方面往往不如公司、企業。大氣污染損害比普通的環境污染更為復雜和麻煩,有時甚至連污染源都無法確定,給了他們索賠權,他們也很難上法庭主張權利。 要讓公民受到大氣污染損害能實現索賠,還要借助于公益訴訟。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規定了公益訴訟,“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提起公益訴訟。今年7月,環境保護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規定: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中華環保聯合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環保聯合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將環境公益訴訟的權利交由中華環保聯合會及其下屬聯合會,這就壟斷了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權利。中華環保聯合會主管部門是國家環保部,帶有濃厚的官方色彩。而且,該會官網上的企業會員申請表明確寫明,企業會員需繳納1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會員費,會員級別與會費成正比。能保證環境污染事件及時被訴嗎?
要保證公民受到大氣污染損害能順利實現索賠,除了有關組織和機關應當積極支持公民起訴外,公益訴訟的主體必須擴大,應當將有關行政機關、具備資質能力的其他環保組織甚至是公民個人都納入公益訴訟的主體。我們該如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呢? 我認為:
一是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讓環境保護要先行在廣大民眾和各級領導中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真正讓每一個人清醒地認識到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始終把環境保護擺在第一位。
二是進一步推進環境保護立法工作,對環境立法要重,對在環境上犯法的從嚴處理,讓人不敢破壞環境。
三是對環保工作做得好的企業和個人進行獎勵。對于那些嚴格遵守環保法規得企業和經營者或個人實行獎勵制度,如環保企業和個體私營者稅收優惠,鼓勵人人參與環保,共同為環保事業作貢獻。
四是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努力開發新的清潔能源。國家要大力支持。
五是強化環保部門的監督管理,建立一支保障有力的環保隊伍。進一步加強環保部門對環境污染企業和現象的監督管理,強化責任意識,強化監管措施。進一步提高環保部門領導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的業務素質,提高環保監管人員隊伍的職業素養,確保措施有力,落實到位。
希望我國的環境越來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