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yq.gif) |
型號搜索 |
|
|
|
![](style/images/yq.gif) |
固廢回收再生線 |
|
|
|
環創(廈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廈門總部 固定電話:0592-5029670 公司傳真:0592-5029673 電子郵件:info@hcwater.com 公司網站:www.hcsolidwaste.com 總部地址:廈門市軟件園二期觀日路22號 工廠地址:廈門市同安區五顯鎮五顯路666號
水下固廢事業部 電話:0592-5029670-8010 手機:18106931703 QQ:1622161573
|
|
|
![](images/yq.gif) |
行業資訊 |
|
|
太湖爆發藍藻危機直接對話水污染形勢嚴峻 |
編輯:環創科技 發布日期:2013-2-18 14:05:34 |
|
|
|
無錫正在經歷一場嚴重的生態災難。太湖藍藻大面積爆發,造成飲用水源地水質惡化,雖經供水部門采取了各項補救措施,千家萬戶的自來水龍頭出水依然腥臭難聞,難以飲用。供水水質下降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無錫市政府通過其網站提請廣大市民,面對自然災害,要同舟共濟、克服困難、共渡難關。 同舟共濟,共度難關應該是這個艱難時刻的主旋律,但將藍藻爆發歸結為自然災害,則非常不妥,不利于我們正確的識別問題的根源。的確,今年入夏以來,無錫區域內的太湖出現低水位,同時天氣連續高溫少雨,這些都是引發藍藻爆發的誘因,當地政府因此宣稱“水質問題并不是生產或其他人為因素造成的”。但是,藍藻爆發的內在因素,是太湖水體嚴重富營養化,而太湖水體的富營養化,則是污染物質大量排入造成的結果。 太湖水體富營養化并非從來如此,一首《太湖美》,告訴人們在歌曲創作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太湖流域還依然是“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湖水織出灌溉網,稻香果香繞湖飛”的魚米之鄉。但其后遍地開花的工業企業排放大量工業廢水,高速發展的城鎮向太湖貢獻了大量生活污水,以化肥農藥為基礎的農業模式也把大量營養物質輸入水體,這一切才造成當年適宜淘米洗菜的河流湖泊,惡化成讓魚蝦絕代甚至讓居民身心受害的污水池! 環境污染不是自然災害,就其本質來講,它是人類不適當的生產生活方式造成的。要解決無錫自來水腥臭問題,必須遏制太湖藍藻爆發;要遏制藍藻爆發,必須降低太湖水體的富營養化;要解決太湖水體的富營養化,必須治理太湖流域的廢污水排放;而要治理廢污水排放,無錫市的有關領導首先必須認識到水源質量惡化的根源是水污染。將問題推給老天爺,不徹底解決水污染防治問題,自來水變味的問題難免重演。 若要水清,必須治污,但在采取行動之前,我們需要反思這些年太湖治理的教訓。曾記否,按太湖流域所有工業污染源必須在1998年年底前實現達標排放的規定,1999年1月1日零時,太湖流域大張旗鼓地展開了一個“零點行動”,當時宣布太湖流域上千家重點排污單位已基本實現達標排放,同時宣布太湖治污第一階段的成功將為太湖2000年返清奠定基礎,也為今后重點區域和流域的污染治理樹立榜樣。 這些年來,太湖治理的投資早已超過百億,太湖水質好轉的消息也不絕于耳。但稍加深入研究我們就發現,雖然通過引入大量的長江水,太湖的污染物有所稀釋,但水體污染指標總體上依然居高不下;在流域內考察可以看到,沿河的生產生活排污口依然在大肆排放,黑臭的河水依然不斷流入太湖;而在零點行動宣布成功的多年之后,環太湖的蘇錫常等地區還有許多企業依然不能做到達標排放。而今天,我們終于受到了自然的無情報復。 藍藻泛濫,自來水腥臭,民生困頓,在這個時刻,我們要共同面對良心的拷問。太湖流域內,環保部門近年來公布了超過三百家污染企業,其中有大量化工、印染、電鍍、制藥等高風險企業。這些政府部門應當回答,你們究竟只是對這些污染企業罰款了事?還是已經真正督促它們真正改正了自己的行為? 自來水變味在太湖流域不是第一次發生,水污染的重災區也不只是太湖流域,此番重要城市無錫的自來水腥臭事件只是凸現了中國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今天太湖流域正欲趕超珠三角,成為世界工廠,但發展必須建立在環境保護的基礎上,競爭必須在基本的環境標準之上進行,否則,世界工廠的后院到頭來就會成為世界的垃圾場和下水道,當地的水環境將遭受進一步的損害。 我們呼吁環保部門切實加強監管,呼吁企業承擔環境責任,同時呼吁政府和企業加強對水污染排放的信息披露,讓渴望擁有清水的公民能夠行動起來,幫助監督自己社區的每一個重大污染源。只有社會各界共同行動,才有可能切斷滾滾排入太湖的污水,才有可能讓這顆蒙塵已久的明珠重放光彩。 |
|
>> 返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