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1年底,全國建成污水處理廠2996座,日均處理水量接近1億噸,脫水污泥產量達6萬噸/日。隨著污水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污泥的處理處置問題也十分嚴峻和迫切。目前國內污水污泥處置行業的現狀如何?應如何優化發展策略?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麥穗海在9月21日舉行的2012(第四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做“污水污泥處理處置經濟策略”主題發言。
污泥處理處置形勢嚴峻
麥穗海首先分析了我國目前污水污泥處理處置的形勢。他指出,我國污水處理廠快速發展,處理水量和污泥產量大量增加。其中上海市已建成污水處理廠53座,日均污水處理量已達600多萬噸,脫水污泥產量為3千噸/日。 相對于污水處理水平與標準的不斷提升,污泥處理處置則嚴重滯后。除少數污水處理廠建設污泥厭氧消化和干化焚燒設施,大部分污泥采用脫水污泥填埋處置方式,污泥未得到有效處理。當前在全國現有污水處理設施中有污泥穩定處理設施的還不到1/4,處理工藝和配套設備較為完善的還不到1/10,能夠正常運行的為數不多。
污泥經濟投入嚴重不足
麥穗海指出,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的建設嚴重滯后于污水處理,污泥處理處置和污水處理的費用比例相差甚遠,在很多項目的規劃和建設期,未考慮到污泥處理這部分費用,導致目前污泥出路的瓶頸問題。他表示,一座具備完整污泥處理設施的污水處理廠,合理的運行費用比例應為,污水處理占1/3,污泥處理占2/3。同時,維修費用、更新改造費用同樣不可忽視。
對于污水污泥處理的經濟策略,麥穗海分享了自己的觀點與思考。他認為,我國污水污泥處理行業目前存在四大問題:一是環保意識有待提高,隨著污染物減排的深入開展,要建立全局的環保意識,系統地進行環境治理;二是標準的缺失,他透漏上海城投目前正在做《污水處理廠環境敏感分類技術規范》的研究工作,有望明年出臺;三是建設規劃滯后,規劃上的滯后導致建設工程不斷,生產運行一直處于變化狀態。四是投資不足,在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的改造、擴建和新建工程中,一般投入的資本金為30%,其余部分需要企業貸款融資,而融資成本和還貸擠占了運行成本的空間。
麥穗海最后呼吁,決策者和民生工程技術工作者應密切關注污水污泥處理這類民生工程,合理投入,明確策略,優化環境,為后代做好我們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