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傳來好消息: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鎘渣處理項目之一的酸浸渣選銀工程去年8月在第四冶煉廠投產后,今年前7個月產出銀精礦含銀6370多公斤,實現銷售利潤3200萬元以上,銀精礦直收率達68.49%,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這是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致力走低碳經濟之路,建生態文明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資源循環帶動經濟循環,使廢渣變成效益鏈條,實現廢渣變“礦寶”的新舉措,達到循環經濟結碩果的目標。
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第四冶煉廠在電鋅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銅鎘渣、酸浸渣、氧化鋅鉛銦渣,對環境危害極大;但這些廢渣還含有有價元素,如能綜合利用,仍可產生效益。
于是,水口山公司投資5430萬元進行治理,通過對銅鎘渣壓濾、過槽、綜合平衡,平均每天處理7噸銅鎘渣量,一年可回收1500噸鋅含量。他們還通過對銅鎘渣進行分類,將銅渣運往下屬銅礦的選礦廠進行回收,制作成銅精礦,鎘渣在第四冶煉廠經過凈出工藝、置換成海綿鎘,經過火法冶金制作成精鎘。作為第四冶煉廠年產8萬噸電鋅規模配套工程,他們在四廠先后建立了三座揮發窯,每天可處理酸浸渣142噸。近年來,又在第四冶煉廠投資350萬元,采用氧化鋅鉛銦渣提銦,每日可處理氧化鋅鉛銦渣27噸。通過對這些廢渣的處理,一年可增加鋅含量9500噸,每年產銦6000公斤,每年可回收鉛含量2000噸,每年可產精鎘12噸。
去年3月,水口山公司在第四冶煉廠投資2000萬元的酸浸渣選銀工程破土動工,8月1日竣工投產,每年可處理9萬噸酸浸渣,年回收銀精礦含銀18噸、金50公斤、銅300噸,年創利潤近4000萬元。
水口山通過對這些廢渣的綜合利用,避免環境污染,達到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目標,實現低碳生產目標,同時還是水口山發展循環經濟的“效益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