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目標:2012年底前,全市配備分類投放所需垃圾桶,并向全市居民派發垃圾分類投放指引,在十二個區、縣級市城鎮全面推開城市垃圾分類;
2015年底前,基本實現全民垃圾分類,建立健全垃圾分類處理整套工作體系,垃圾分類處理能力分別達到生化處理不低于3000噸/日,焚燒發電處理規模達到1.2萬~1.5萬噸/日,實現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資源化回收率達到40%,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5%,城市垃圾填埋、焚燒處理量在2010年基礎上人均減量10%。
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部署動員大會昨日(10日)召開,正式拉開全面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序幕。昨日,廣州市政府正式下發《關于推進全民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垃圾源頭減量、垃圾分類投放普及、分類收運規范、回收利用等各方面環節做出明確規定和指引。
推動源頭減量
人口密集場所安裝
餐廚垃圾處理簡易設備
《意見》指出,將出臺垃圾源頭減量政策。通過各部門加強管理,使固體廢棄物得到有效控制,不流向生活垃圾,實現“大分流”。
通過使用清潔能源和原料、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等措施,在產品生產、流通和使用等環節促進垃圾減量。限制包裝材料過度使用,探索建立包裝物強制回收制度。組織凈菜和潔凈農副產品上市,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減少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
同時,推廣無紙化辦公,大力節約用紙。在賓館、餐飲等服務性行業,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勵黨政機關、學校、醫院等內設的大型食堂,大型酒樓飯店、大規模居住小區,以及工廠、監獄、勞教所等人口眾多密集場所安裝餐廚垃圾處理簡易設備,結合垃圾分類進程,推動餐廚垃圾分散就地處理和源頭減量。
普及分類投放
試點家庭廚余垃圾專袋投放
垃圾“按袋計量收費”
《意見》指出,下一步將普及分類投放。下一步廣州市將堅持分步滾動推進原則,區域上越秀和天河區先行一步,行業和單位方面教育、供銷、酒店、餐館、商場、市場、機關團體和新建社區先行一步,內容上餐廚和有機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分開收集先行一步。
《意見》指出,將開展家庭廚余垃圾“專袋投放”和垃圾“按袋計量收費”試點工作。改革居民家庭垃圾處理費收繳辦法,鼓勵家庭干濕分類;規范環衛作業人員分揀分類行為,提高垃圾分類收集成效。通過建立健全餐飲垃圾排放登記制度、大件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建筑垃圾運輸排放制度、社會參與垃圾分類制度等,引導垃圾分類分流處理。
規范分類收運
2014年底前形成垃圾
分類收集、壓縮轉運體系
《意見》指出,將改革現有城市垃圾混合收集、運輸網絡和管理體系,建立健全標識明晰、規范有序的垃圾分類收運系統,實現不同類別的垃圾分類收集和壓縮轉運。
2014年底前,形成科學、合理、高效的垃圾分類收集、壓縮轉運體系。建立城鄉一體的垃圾物流式分類收運體系,初步建成農村垃圾分類網點和收運網絡,實現城鄉垃圾統一收運處理。
促進回收利用
今年老六區基本
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網絡
《意見》指出,以形成產業鏈、價值鏈為導向,出臺鼓勵社會參與垃圾分類回收制度,推進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產業化發展。
《意見》指出,2012年,老六區基本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6%;2013年,全市基本建成資源回收網絡,回收利用率提高到38%;2014年,建成垃圾循環利用經濟園;2015年,形成快捷的再生資源循環利用交易平臺和運行體系,回收利用率提高到40%。
加快設施建設
2015年垃圾焚燒處理
能力不低于1.2萬噸/日
《意見》指出,2012年建成興豐垃圾衛生填埋一場六區,2014年建成興豐垃圾衛生填埋二場,完成番禺、花都、從化、增城垃圾填埋場的無害化改造。盡快依法引進目前國內比較成熟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和管理模式,在李坑、興豐、鐘落潭、大田山各建設一個餐飲垃圾處理生態循環示范項目。
《意見》指出,加快黃埔、花都、從化、增城餐飲垃圾生化處理項目建設,力爭2012年底餐廚垃圾處理能力與垃圾分類工作進度相匹配,到2015年底達到3000噸/日。保障廣州市第一資源熱力電廠二分廠2012年建成投產,2013年建成樣板工程。加快推進番禺、蘿崗、白云、花都、從化、增城資源熱力電廠規劃選址、征地拆遷和落地建設,力保到2015年垃圾焚燒處理能力不低于1.2萬噸/日。